宾川县六项机制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出成效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07 17:28:34 点击率:6
建机制 促建设 保民利
宾川县六项机制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出成效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宾川县坚持“统一规划、连片推进、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原则,着力构建六项机制,扎实推进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至2010年,全县总投资7869万元,共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225个,建成村内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和文化体育设施等项目438个,24785户97755人直接受益。
突出组织保障,构建组织协调机制。一是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明确专人分别联系项目村,加强业务指导和信息反馈。各乡镇、村组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实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和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制度。明确了县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和指导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每年下派81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到10个乡镇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工作,并要求大学生村官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组织发动、协调服务、编制规划等工作。三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责任状,制定出台了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良性运作机制。四是以党建推动建设。县、乡(镇)、村、组四级党员干部以村情民意为出发点,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决定建设项目,以组织项目实施为抓手,带头参与实施,身体力行,示范带动。
突出统筹部署,构建整体推进机制。坚持“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点”就是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每个重点建设的自然村确保两个以上项目;“线”就是以鸡足山旅游公路、祥宁线、拉米路沿线为重点建设项目区,同时兼顾其它村庄建设同步推进;“面”就是把全县的自然村分为巩固深化扶贫成果项目区、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区三大片区来逐一覆盖,各片区、重点示范村建设做到规划连片布局、产业连片发展、公益项目连片建设、资源连片共享、环境连片整治,最终实现项目资金全面覆盖,整体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2010年,全县重点实施了3个“线”上的片区,精心打造了24个重点示范村。
突出资源整合,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创新机制体制,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本县“中间村”建设、省级重点建设村、乡村道路建设、饮水安全工程、村容村貌整治、灾后重建、移民搬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扶贫开发、整县推进试点等有机结合起来,以自然村为单元,探索建立了“群众筹资投劳一点、村集体经济添一点、财政奖补一点、部门帮扶一点和社会各界捐赠赞助一点”的“五个一点”资金投入新机制,有效整合新农村建设资源,加快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步伐。在2010年实施的94个项目村建设中,中央和省、州、县投入财政奖补资金实施的项目村66个,概算投资2769万元,实际完成投资3094.5万元。
突出高效推进,构建指导检查机制。推行一线工作法,靠前指挥,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六进村”,即项目商议中、审批前、批复后、启动时、建设中、竣工后各进村一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并组织财政、纪检、农经等工作人员进行考核验收。同时严把议事、程序、监管、质量、公开“五关”,确保一事一议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
突出以人为本,构建群众参与机制。积极发动民众参与,确保项目建设做到民选、民建、民享。结合全县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将农民群众最关心、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瓶颈问题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重点,按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确定的范围和“三个优先”的原则(优先支持以村内道路硬化为主要内容,群众受益面广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优先支持村民积极性高,主动要求筹资筹劳并有村集体投入或社会捐赠赞助的项目;优先支持村级领导班子得力,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健全,村规民约完善的行政村和自然村)确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有效激发村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热情,使群众思想实现了由“要我建”向“我要建”的转变。
突出科学发展,构建综合管理机制。一是按照“先批后建、建补同步、自下而上、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拟申请财政奖补资金的自然村先通过“一事一议”做好筹资工作,并将资金上交到乡镇 “双代管”账户,由“双代管”中心出具进账单后,按项目审批程序申报,使项目申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根据拟项目实施村的实际,实行区别对待、分类奖补,并及时拨付中央和省、州、县财政奖补资金,做到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三是严格按照《宾川县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规定,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事前预算、上限控制、公开使用的原则,规范议事程序,明确议事范围,细化管理措施,正确引导村民自愿出资出劳。四是坚持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村民全程参与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的管理和决策,有效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健康发展。五是明确了村级公益设施的所有权归项目议事主体,管理和养护责任主体是村级组织。各项目村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建立健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村规民约、“门前三包”、村道养护、垃圾清运等一系列村级公益设施管护长效机制,确保项目建设科学发展,让群众长期受益。(宾川县创先争优办 黄明灿)